2019年12月10日,農學院田小海教授課題組與澳大利亞塔斯瑪尼大學Matthew Harrison 和周美學教授團隊合作指導的2018級博士研究生劉科同學以長江大學為第一單位在國際農林氣象領域頂級期刊《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上在線發表題為《Identifying optimal sowing and flowering periods for barley in Australia using: a modelling approach》論文,doi: 10.1016/j.agrformet.2019.107871。澳大利亞默多克大學李承道教授,國際知名作物模型專家Holger Meinke 和James Hunt等人也參與了該論文部分工作并給予相關指導。文章詳情請見: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68192319304873?dgcid=author.《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現為農業科學ESI一區期刊,5年影響因子為5.317。
該研究首次在作物生長模型APSIM中對澳大利亞推廣面積較大的多個主流大麥品種的關鍵生育期進行標定和驗證,然后利用該模型確立了澳大利亞不同麥作區間實現最佳產量對應的播種期和開花期,并指出干旱脅迫是影響大部分麥作區最佳開花期和產量的主要因素。該文的研究結果對育種工作者和實際大麥生產均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育種家可以針對性地對不同地區通過調節控制生育期的基因定向培育出適合當地種植的新品種;農民能夠根據不同物候期大麥基因型選擇播種日期,從而最大程度地減少霜凍,熱害和干旱脅迫的綜合風險,這將共同增加單產,使其發揮最大潛力。
截至目前,該論文是長江大學在農林氣象領域發表影響因子最高的論文,這意味著我校培養博士研究生的水平又進一步提升,為推動作物學一流學科的建設和發展打開了新局面、為高水平的研究生人才培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農學院供稿)